又是一年盛夏,二总又在推花露水……咦,花露水?这一期的话题有了啊~我知道不少小伙伴对“花露水”的历史并不清楚,正好,借这个机会我们科普一波。
1
花露水,是音译还是意译?
不如我们就从“花露水”这个名字说起~通过百度我们知道,在20世纪初,上海中西大药房的周俊邦将花露水从香港引入内地,“明星花露水”瞬间就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大受欢迎,一直火爆至今。而“花露水”的名字,取自欧阳修一阕《阮郎归》中的“花露重,草烟低,人家帘幕垂”。
众所周知,本号作为专业的香氛知识传播载体从不照搬百度百科。所以我们的问题来了——既然是从国外引进的,那么花露水的原型是什么呢?
有些朋友是会抢答的:“我知道,你们号以前写过,花露水的原型是科隆调!推文里还放了的图~”
花露水的原型确实是科隆调,但今天的文章我们会谈得更深一些。譬如我这里还有一个学术问题:花露水的英文是什么?别小看这个翻译,背后是有大学问的。六神作为我们的童年记忆、市场的霸主给出的答案是tolietwater,而在其它一些地方,“花露水”被翻译成floridawater。
tolietwater这个词有点像“奇楠”,是英语转译的法文,原文是“EaudeToilette”。“Eau”是法语中的“水”,“del”没有实际意义,而“Toilette”则是“梳洗、盥洗”的意思。整个词是比较正经的“香水”的翻译。
floridawater中的“florida”,一说是佛罗里达州,美帝东南部一个经常决定总统大选胜负的亚热带气候州~佛罗里达蚊虫众多,那里的人们改进了科隆调香水(即古龙水),让它有更多驱蚊避虫的功用,所以有一种古龙水确实叫做“佛罗里达水”。恰好,欧洲神话中的花神弗洛拉,正是florida这个词的词根,与中文名称“花露水”相映成趣。
看起来,“花露水”的正译就该是“Floridawater”了……但我提醒大家一件事,历史和数学不一样。数学上看起来美的式子往往就是对的,而在历史上,看起来美的假设不一定真实。花露水如何翻译,其实取决于你如何理解香水的发展史。
2
触摸天空的“大香水时代”
人们常说香水起源于公元前,这种理解对也不对。图坦卡门法老墓室中的罐子里放的,实际上是用混合动物油脂承载的,配合水蒸馏萃取出来的植物精油;埃及艳后克娄巴德拉的15种香料混合的“香水”,更确切的描述应该是“香料油膏”——其制作有一点像早期基督教仪式中所使用的“圣膏油”,说是香水,主要是功能上相似,但和我们固有印象中香水的样子有很大的差别。
10世纪,阿拉伯科学家改进蒸馏器以后,人们真正开始利用酒精进行有机蒸馏。现代意义上的精油和香水才被制作出来。阿拉伯人为玫瑰、乳香的味道而痴迷,波斯行省大范围的土地被用来种植玫瑰,以提炼玫瑰油。香水作为产业的兴起,正是以这一时期原料的充足和工艺的成熟为起点。
12世纪,伴随着近代大学的出现,欧洲人逐步从阿拉伯世界迎回许多失落的工艺,其中就包括有机蒸馏。伴随着对炼金术的探索,希腊—罗马时期的香薰传统开始在欧洲逐渐复苏。法国的“皮革之都”格拉斯、意大利的威尼斯,都是当时香水行业的中心。这一时期制作香水的工艺,实际上仍然以油脂吸附精油为主。
13世纪俄罗斯诺夫哥罗德的市镇
直到14世纪,我们所熟悉的以酒精为载体、精油为发香物质的香水形式才流行起来。香水真正变成“水”的形态,也是在这以后。有一部分缘由是关于瘟疫,14世纪正是“黑死病”广泛流行的时期,但人们惊奇地发现,似乎制作香水的人很少得黑死病。这是因为传播黑死病的重要中间媒介是跳蚤,而当时法国、荷兰等地的香水制作中心大量囤积鼠尾草等原料。跳蚤畏惧这些精油中的天然避虫成分,使香水行业有了超低的黑死病感染率。这是天然精油香水创造的奇迹。
另一个典故则是关于匈牙利女王的,民间传说70岁的匈牙利女王因为得到了神职人员赠送的香水而重返青春,整个王室在使用后都不再生病,而女王本人更是得到了波兰国王的求婚……这故事当然严重不靠谱,但“匈牙利皇后之水”这个东西,可是真的存在,而且真的是匈牙利的哦~
现代包装太丑,上个中世纪的玻璃瓶欣赏下
15世纪,荷兰开始大量生产复合香调的香水。琥珀、麝香、各种花草精油组成的大复方香水广受欢迎,随着威尼斯商队的衰落,西欧的法国、荷兰、比利时、英国等地,开始逐渐取代意大利在香水行业的中心位置。
16世纪,意大利公主凯瑟琳·德·梅迪茜(CatherinedeMedici)成为了法国皇后,她将意大利的香氛潮流带入法国,而她的御用调香师ReneleFlorentin也随之来到法国,并在巴黎开设了香水店。“香水之都”的名号正式归于巴黎,这是一个磅礴时代的开始。
法国人将天然精油香水推向最高峰,琥珀、麝香、香根草、多球茎植物、茉莉花、玫瑰、沉香、丁香……几乎所有我们如今所知的天然原料在那时都被调香师用来制作香水。即便是在科学家将人送上月球、飞行器绕落火星的今天,我们对天然材料应用也未能超越那个时代。
“帝王之水”的调香师、娇兰帝国的缔造者,皮埃尔·娇兰
现代人在香氛上比16~17世纪的法国人强的地方,在于香精合成。19世纪有机化学的跃进,使人们可以将气味拆分到分子来研究,再把他们组合起来。也是从那时起,调香师可以完全不受天然材料的制约,天马行空地组合自己想象中的一切气味。
我们今日对香水必谈前调、中调、后调,实际上这是在触摸天空的香水“大时代”里,娇兰帝国的继承者埃梅·娇兰创造的“香水金字塔”或者说“三阶式”香水格局,在同一瓶香水中加入三种不同的香调,利用挥发速度的不同使香气产生层次感和变化。这个伟大的创造至今影响着香水,也同样影响着我们对油火香薰的品味。
3
回溯科隆
回顾了半天香水的历史,似乎主角还没出场啊……我们稍微倒一下带,回到18世纪。当时科隆城里有一位药剂师,叫做纪梵尼·帕罗。他得到了一个明显是源自旧时代的,典型的精油/酒精式混合香调配方,至于这个配方是如何来的,众说纷纭。有人说他引诱了意大利圣玛丽修道院一位秘藏配方的修女,有人说他从两个威尼斯家族的斗争中渔翁得利……但所有人都同意,这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式香水配方。
它混合了柑橘调和花香调,有橙花、罗勒、玫瑰等味道,因为使用天然材料且并未采用增加留香的定香剂,它的留香时间“短得就像爱情”。可同时因为这款香水干净、好闻、用料纯粹,被称为“可以喝的香水”,一时间,它在科隆大为流行。人们盛赞它的味道,是“雨后,山水仙和橙花竞相绽放的意大利春晨”——这就是“古龙水”,因为最初的流行地,被称为“科隆调”。
据说在19世纪中期,仅在科隆城里就可以看到30多家悬挂“古龙水”标志的专卖店。经过商家的推广传播,“科隆调”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开始流行,柑橘与花(有时是玫瑰,有时是茉莉,不一而足),称为标志性的的味道,世界香氛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坐标~
,是当时帕罗生产古龙水的门牌号,这个标号的香水直至今日,都力抗香奈儿、TF、祖玛珑、阿蒂仙等新贵和蓝血贵族,不断宣示着属于“旧时代”的美好。在科隆,不可有错过的有拱门、大教堂和,这种气息已经渗入城市记忆,成为历史的一部分。
所以我的观点是,并不赞成花露水等于“佛罗里达水”。因为在20世纪,佛罗里达水的驱蚊成分已经是合成驱虫剂了,而它的发香部分也是合成香精。而在真正属于科隆调的时代,是天然植物精油提供了气味和驱蚊这两个功能。
佛罗里达当然可以改进自己的古龙水,六神也没有必要放弃效率和廉价重归精油时代,但我坚持认为,至少在沙龙香氛中,只有回归“精油时代”,才能真正感受科隆调的魅力。
花神Flora是古罗马神话中青春的象征。相传花神以缀满玫瑰之姿现身,玫瑰因而成为花中之王。西风之神Zephyr追赶着大地之仙女克罗丽丝。仙女克罗丽丝使劲的企图摆脱西风之神的追赶,最终没有逃过西风之神的拥抱。克罗丽丝的口中溢出了鲜艳的花朵,纷纷而落。飘在花神芙洛拉的身上,形成一件美丽的外衣,曾经是一片白色的大地,转眼间已经是鲜花盛开,生机盎然。克罗丽丝是大地的仙女,西风神就是春风。春风吹过,大地花开,美丽的花神随之诞生了。
奥凡提奥斯的《行事历》有这样的描写:“我,昔日的克罗丽丝,如今,人们叫我芙洛拉。”就这样花神Flora带着雍容典雅,飘洒着令人陶醉的香氛嫁给了西风之神Zephyr,结婚以后,西风之神送给她一座满是奇花异草的园子。春天到来的时候,芙洛拉和她的丈夫亲密地手挽着手在园子里漫步,他们一路上走过的地方百花齐放,绚丽动人。
人们可以有不同的观点,但我固执地认为,你不可能用合成香精去讲述这样一个“花露重,草烟低,人家帘幕垂”的故事。
最后做一个硬广吧,柴门推出纯天然成分的花露水已经几年了。它实际上并不是“科隆调”的,而更像是一个东方药草的香氛,强调了天然精油的驱蚊功能。只是它借助“草”这个主体,借着欧阳修的诗词,天然与“花露水”这个概念衔接了起来——某种意义上,从有了“花露水”这个名字开始,古龙水就已然是东方之物,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和香氛。
此间花露重,回首草烟低。不如试试不一样的“花露水”版本?
识别下图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quwencaoa.com/qwcgx/84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