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,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因此也非常热闹。这一天有很多传统活动,例如祈福辟邪、划龙舟以及挂艾草等。然而,对于挂艾草,你们了解多少呢?
许多家庭随意地购买一些艾草回来,并用绳子系在门口,但这是错误的做法。实际上,挂艾草是千年传统,特别是在农村地区,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传统,并且有着一定的讲究。老话说:“艾草三不挂,家人才安康。”下面将介绍三个注意事项,帮助保佑家人安康。
1·挂艾草要根部朝上
由于艾草是一种植物,它由根部、茎部和叶子部分组成。正确的悬挂方式是使根部朝上,顶端叶子朝下。这种悬挂方式正如一把斩除邪恶的利刃,挂在门口,为家人提供庇护和保佑。
2·选择早上悬挂新鲜的艾草
虽然大多数人已经不再讲究老习俗,但艾草确实有驱蚊的功效。新鲜刚摘下来的艾草味道浓郁,驱蚊效果最好。悬挂艾草要选择早上开始,并且要挑选新鲜的艾草。另外,需要注意的是,在中午之前应该将艾草摘下来,因为此时艾草经过太阳暴晒,水分蒸发,味道消散,其作用已经消失了。
3·选择大棵鲜艳的艾草
自然生长的艾草品质难以保证,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大棵、鲜艳的艾草,并将干枯或发黄的叶子去掉。我们也应该避免选择残次品或被其他虫子啃食的艾草。
端午节即将到来,很多传统习俗已经逐渐被年轻人遗忘。然而,作为传统节日,我们还是要多学习和认识一些传统习俗。
就像我们河南,端午也是农忙的时节,这个时候,出嫁的姑娘也会回娘家看看,给父母送点好吃的,老辈的闺女都会带上自家炸的油条、菜角、买点啤酒,还有我们河南的土特产变蛋,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这个规矩?
你们还知道端午有哪些传统吗?
顺便给大家推荐一道端午美食:粽子
煮粽子有技巧,水里加2种料!无论是购买还是自制,想要口感软糯可口的粽子,仅仅用清水下锅煮是不够的。要让粽子更好吃,必须加入这2种料。这样不仅外表美观,而且味道更佳。
1·首先是碱水
很多人在煮粥的时候就会加入少量碱水,这样可以让粥变得黏稠柔软。同理,在煮粽子时也可以使用碱水,这是一些地方的做法。混合少量碱水到开水中,可以让粽子更加软糯不易变硬。
2·其次是盐水
同样也是在煮粥时添加的料。在水里加入一些盐可以让粽子更加美味。
为了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,在过节期间可以准备甜和咸两种口味的粽子,而杂粮粽子则是三者之中的佳选。
糯米蜜枣粽子
材料:糯米、蜜枣、粽叶、细盐、油
1.将糯米洗净后放入锅中,加入冷水,用手捣匀切成小粒。
2.放入细盐,拌匀,腌制20分钟左右。
3.将蜜枣洗净后备用。
4.将粽叶用流动的热水浸泡30分钟左右。
5.将粽子叶摊开,把糯米饭放在粽叶中间,把蜜枣放在糯米饭的中间位置,然后再把糯米饭盖住蜜枣条。
6.将粽叶对折,两端用手捏紧,再用细绳或者棕榈叶子将两端缠紧。
7.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,加入足够的水,煮至熟热即可。
咸蛋黄肉粽
食材:糯米、猪肉、咸蛋黄、莲蓉、粽叶、五香料、料酒、生抽、盐、白胡椒粉。
步骤:
1.将糯米浸泡入水中大约三小时让其充分吸收水分。
2.将猪肉切成小块,加入五香料、料酒、生抽、盐、白胡椒粉腌制一会儿。
3.咸蛋黄剥掉壳,洗净晾干备用。
4.将粽叶洗净晾干备用。
5.将糯米和一些五香料混合在一起,用油和盐适量拌匀。
6.将粽叶捏成漏斗形状,放入适量的糯米、猪肉、咸蛋黄和莲蓉等馅料。
7.将粽叶扣紧,尽量让馅料包裹在糯米中。
8.将粽子放入锅中,倒入适量的水,煮开后改成小火煮约3个小时。
9.等熟后,捞出晾凉即可食用。
你们那边粽子都吃什么口味呢?评论区可以分享出来,咱们一起讨论